|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泥阳县建置始末及古城遗址考

泥阳县建置始末及古城遗址考

关键词:泥阳县建置始末,古城遗址考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政协文史委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zhengni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49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泥阳县建置始末及古城遗址考

 

刘生涛

                     

今正宁县,历史上曾属泥阳县所辖。而对泥阳县的建置始末、城址的所在区域、准确地点,至今说法不一。为了弄清这一悬案,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并赴现场实际考察,经反复调查研究终于弄清了泥阳县的建置始末及古城遗址的准确地点。现简述于后,与大家商榷。

一、泥阳县建置始末

《辞源》载:“泥阳,县名。汉置,属北地郡,以在泥水之阳而名。东汉末寄治冯翊此城遂废。三国魏徙置,隋开皇六年(586年)改名华原。汉初郦商破苏驵军于泥阳,即此。故地在今甘肃宁县东南”。《正宁县志》载:“西汉置泥阳县,属北地郡,三国魏晋因之。”

从《辞源》和《正宁县志》记载看,泥阳为汉所置,而《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关中诸郡却有泥阳县的标记(见附图0—1页)。到底那一家的记载正确呢?

据《后汉书·西羌传》载:周赧王四十三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其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并起兵灭义渠。秦于是占有陇西(治狄道,今临洮南),北地(治义渠),上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秦灭义渠,只设三郡。未见置县的记载。《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战国·秦蜀也未见泥阳县的标记。而《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关中诸郡却已有了泥阳县的标记,说明泥阳县应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下设县时而置。

《汉书·郦商传》为泥阳县的建置提供了依据。《汉书·郦商传》载:郦商,高阳人也。陈胜起,商聚少年得数千人。沛公略地六月商所以将四千人属沛公于岐。沛公为汉王,赐尚爵信成君,以收军为陇西都尉。别定北地郡,破章邯别将于乌氏、栒邑、泥阳,赐食邑武城六千户。”这就是说在刘邦破秦建立西汉的过程中,郦商曾破过泥阳,泥阳自然非汉所置。而秦置泥阳县,“汉初郦商破苏驵军于泥阳”,应在情理之中,也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秦置泥阳县,隶属北地郡。它经历了西汉、东汉两个朝代。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中原战争连绵不断,羌胡趁虚南侵,北地郡、泥阳县沦陷。“泥阳寄治冯翊此城遂废。三国时魏徙置。”北地郡、泥县迁徙今陕西耀县一带。魏在今永和塬置西川县(县址待考)。泥阳一部分被羌胡占领,一部分归属西川县。

二、古城遗址的位置

根据泥阳汉置。故地在今甘肃宁县东的记载和《中国历史地图集》对泥阳县城的标记位置,笔者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了泥阳县的古城遗址。

城址在今宁县米桥乡(解放前曾属正宁管辖)孟家村,北距S303公路约1.5公里,南临沟畔,与正宁县永正乡路里村隔沟相望。城址为南北方向,长400米宽400米,呈正方形,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城垣残高约3米宽约3米,残壁上夹杂着秦汉瓦砾,且城垣保存较完整,为二次修筑。城的西北角、东北角、东南角各有一门,城西有一门叫阳门。西门外瓦砾遍地,为当时繁华的市民区。城的周围设有防护沟,宽约10米,深约2.8米。城的东南方有一平台,当地人曰“点将台”相传是当时的士兵操练场。南面的沟叫车渠沟,是当时人畜取水的地方,人为劈筑的遗迹尚存。车渠沟有一平台叫“斩将台”相传将士犯法在此斩首。听当地年老人说:“传说这里的城池失守城内火光冲天,血流成河。后来人们把这里叫失火孟家、赤红孟家,后改名为孟家村。”如此奇异的村名、地名,好像都与军事战争及郦商破苏驵军于泥阳这一事件有关。由此说来,这里不仅是原泥阳县所在地,而且也是大秦的军事重镇。

南北朝时期,陕北阳周迁徙于此,后魏尝侨置阳周县,县城就建在原泥阳县城的城址上(见《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北朝魏雍、秦、豳、夏等,即附图0—2)。我们今天看到的古城遗址并非秦时的原貌,而是北朝时魏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筑起的阳周故城遗址。

 

附一:


秦泥阳县位置图

 

 

 

   

附一:


北朝魏阳周县位置图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588 传真:商务合作QQ45177403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 邮编:102209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